<span>叶鼎之</span>嗯,我当时也想到了这个。我帮她逃婚了,最先受到牵连的是照顾她的侍女,还有周围护卫他的影宗弟子。他们极大可能都会没命。如果是之前我可能直接就答应了。因为一起我没有牵挂,一直都是自己孑然一身,不知道自己会牵连他人受罪。可是我有你,有黄叔,有有间书院的众人,有芸编城的百姓。我知道我一人犯错会牵连他人。我就没有办法答应。</p>
<span>叶鼎之</span>而且文君说景玉王狂妄自大又自负。可是我见过景玉王……</p>
<span>龙套</span>(月落)景玉王此人城府虽深,但说他是个狂妄自大又自负的人,那可太过于偏颇了。</p>
<span>叶鼎之</span>月姨。</p>
<span>龙套</span>(月落)教坊三十二阁接待的人不少。有一名御医喝醉了说过琅琊王萧若风儿时曾得过一次重病,身为兄长的景玉王为了就弟弟给他跪下了……</p>
<span>龙套</span>(月落)可即便景玉王跪下,因他们兄弟不受宠,母妃又去世了,在后宫没有依靠。连太安帝都无视他们,所以那太医也不愿意救。</p>
<span>叶鼎之</span>为什么?</p>
<span>莫尘(儒仙)</span>没有依靠的皇子,救了可能会给有依靠的皇子带来威胁。而他们兄弟当时并不受太安帝重视。若救了会被后宫高位有子的妃嫔针对。救九皇子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。而这宫里的人都是捧高踩低的人。</p>
<span>叶鼎之</span>那后来他怎么有救了?</p>
<span>龙套</span>(月落)因为景玉王在跪下几个时辰也没有得到回应后,就明白了这些御医的意思。他直接提剑架在那御医的脖颈之上扬言不救他弟弟,他就让御医给弟弟陪葬。为了保命那御医才救治了九皇子。</p>
<i>莫山山</i>也是这件事后,景玉王才开始想要争皇位。如果不争,他和琅琊王连活到现在的机会都没有。</p>
<i>莫山山</i>景玉王为了争位,是见过底层百姓的生活的,他也是经历过底层百姓之苦的。而琅琊王虽知百姓苦,却对和平之下的百姓之苦缺乏真正的认识和了解。他被景玉王保护的太好了。除了因为征战沙场,他知道在战争中的百姓是怎么样的。可是景玉王也做过监军,景玉王也是了解这些的。</p>
<span>莫尘(儒仙)</span>琅琊王只知道战争中的百姓之苦。却不知和平之下的普通百姓之苦。</p>
<i>莫山山</i>对!太安帝的儿子里,只有景玉王和琅琊王知道百姓之苦。而像青王之流连何为百姓之苦都不知道。可是知道百姓之苦的两人中,琅琊王只知道一部分,而景玉王却知道全部。这些年景玉王去做的赈灾,我都让人去了解过,他做的不只是一时的赈灾,他连百姓灾后三年的情况也做了规划,他去赈灾过的地方没有流民。</p>
<span>莫尘(儒仙)</span>原来如此!怪不得你会跟陈儒和谢宣说你更看好景玉王。如此看来,景玉王确实是最好的选择。</p>
<span>龙套</span>(月落)好似从来没有人说过这样。</p>
<i>莫山山</i>景玉王救助的是最普通的百姓。赈灾救灾这些事情朝廷很是稀松平常,自然没有人去关注。而战争叛乱更能吸人眼球一些。</p>
确实如此!战乱与叛乱,相较于寻常的赈灾救难,更能引发人们的关注。一旦战火燃起,那些富有的世家大族亦会被卷入其中,成为平息动乱后的最大受益者。平定战乱之人,在他们的推波助澜之下,自然会获得更多关注与赞誉,声望日隆。然而,致力于赈灾救民者,所惠及的多为普罗大众。对于那些在灾难面前尚能自保的世家富商而言,这样的善举反而会损害他们的利益。因此,那些在赈灾救难上卓有成效之人,世家大族自然不愿其光芒再现,更不会为其鼓吹造势。若非如此,琅琊王的声望何以能远超景玉王?这便是其中的关键所在。</p>
<span>作者有话说</span></p>
<span>作者有话说</span></p>
<span>作者有话说</span>收藏六千加更已送到,请大家查收喔!!爱你们么么哒????????????????</p>
<span>作者有话说</span>亲们不要忘记点赞喔!还有打卡!感谢大家!!拜托了????????????????</p>
<span>作者有话说</span>一个让流民全部安置好的帝王,却一直不得任何好名声,原因是什么呢?就是这个原因啊。这个帝王有时候会动到他们的蛋糕。他们自然不喜欢,而且萧若瑾作为帝王心够硬。琅琊王则相反,如果为帝王他心肠不够硬,比明德帝好拿捏。这个就跟嬴政,刘彻作为帝王名声烂是一样的原因,动到了文人的蛋糕。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