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熙皇帝独自端坐在乾清宫那庄重肃穆的书房之中,窗外夜色如墨,万籁俱寂,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深沉的黑暗所笼罩。</p>
此时,梁九功如蹑手蹑脚地走进房间。生怕惊醒了正在专注阅读奏折的康熙皇帝轻声说道:“皇上,夜已深了,这更深露重的,您该歇息了,龙体要紧呐。”</p>
然而,康熙皇帝似乎并未听到他的话,依旧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奏折,眉头微皱,若有所思</p>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房间里只有康熙皇帝偶尔翻动奏折的声音,那声音在这寂静的夜晚中显得格外清晰</p>
康熙皇帝深知,如今的大清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,但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。西北的噶尔丹虽然暂时被击退,但谁也不知道他何时会卷土重来。那噶尔丹就像是一头蛰伏在黑暗中的猛兽,随时都可能跳出来,给大清带来一场毁灭性的灾难</p>
就在康熙皇帝沉思之际,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 紧接着,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房间,他的步伐有些慌乱,脸上带着焦急的神情,侍卫来到康熙皇帝面前,单膝跪地,说道:“皇上,靖国公嫡福晋觉罗氏殉情靖国公……”</p>
侍卫的话如同晴天霹雳一般,在康熙皇帝的耳边炸响。</p>
康熙皇帝手中的奏折“啪”地一声滑落在地,整个人如遭重击,身子猛地一晃,险些从椅子上跌落。梁九功眼疾手快,一个箭步上前,伸手扶住了皇帝。他的脸上带着惊恐的神情,声音带着哭腔,焦急地喊道:“皇上!皇上您保重龙体啊!”</p>
康熙皇帝双眼直直地盯着前方,眼神空洞而呆滞,觉罗氏,那个温婉贤淑、与镇宇携手走过数十载风雨的女子,竟也随他而去。</p>
康熙皇帝缓缓回过神来,眼中布满了血丝,他挥了挥手,示意侍卫退下。待侍卫退出书房后,他才无力地瘫坐在椅子上,双手捂住脸,泪水从指缝间悄然滑落。</p>
“镇宇啊,你走了,连觉罗氏也走了,朕这是造的什么孽啊……”康熙皇帝悲恸地哭出声来,那哭声中充满了自责与痛苦。</p>
他觉得是自己没有保护好镇宇,没有阻止胤禵的胡来,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的悲剧。如今,觉罗氏又殉情而去,这让他如何面对镇宇的在天之灵,如何面对满朝的文武大臣和天下的百姓?</p>
梁九功站在一旁,看着皇帝如此伤心,心中也十分难过。他跟随皇帝多年,深知皇帝与镇宇之间的深厚情谊,也明白觉罗氏的离去对皇帝的打击有多大。他轻轻叹了口气,走上前去,轻声说道:“皇上,靖国公和福晋在天有灵,也不希望看到您如此伤心啊。如今西北战事未平,满朝局势又复杂,您还得保重身体,振作起来啊。”</p>
康熙皇帝听了梁九功的话,缓缓抬起头来,眼中虽然还带着泪花,但神情已经渐渐坚定起来</p>
“你说得对,朕不能如此消沉。”康熙皇帝深吸一口气,擦了擦脸上的泪水,说道,“传朕旨意,厚葬靖国公和福晋,以国礼相待。同时,追封靖国公为郡王谥号‘忠勇’,嫡福晋觉罗氏追谥为为‘郡王妃’,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们的功绩和忠贞。”</p>
“奴才遵旨。”梁九功连忙应道,随后转身去传达皇帝的旨意。</p>
然而,康熙皇帝心中清楚,这仅仅是一个开始。靖国公夫妇的离世,已经在满洲贵族中引起了轩然大波。</p>
与此同时,西北的战事也愈发紧张。准噶尔部得知清军内部出现动荡,趁机加大了进攻的力度,青海边境的几座城池已经岌岌可危。</p>
“朕该如何是好?”康熙皇帝独自坐在书房中,喃喃自语道。他既要安抚满洲贵族的情绪,又要应对西北的战事,还要考虑如何处置胤禵。</p>
就在康熙皇帝陷入两难境地之时,又有消息传来:准噶尔部趁清军大乱之际,再次发动进攻,青海边境告急。这无疑是一记重锤,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局势变得更加危急。</p>
“报——”一名传令兵慌慌张张地冲进大殿,他的脸上带着惊恐的神情,声音颤抖地说道:“皇上,青海前线急报,敌军攻势猛烈,我军节节败退,若再无援兵,恐有失守之危!”</p>
康熙皇帝闻言,脸色愈发阴沉。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愤怒和决绝,</p>
“传朕旨意,召集六部大臣,即刻到乾清宫议事!”康熙皇帝一声令下,声音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。</p>
不一会儿,六部大臣匆匆赶到乾清宫。他们个个神色凝重,深知此次议事关系重大。</p>
兵部尚书率先站了出来,他拱手道:“皇上,如今当务之急是派遣援兵前往青海,稳定战局。至于十四阿哥之事,可待战事稍缓再做处置。”</p>
“不可!”刑部尚书立刻反驳道,“十四阿哥轻敌冒进,导致大将军战死,清军受损,若不严惩,何以正军法,何以服众?”他的声音激昂,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不满。 其他大臣也纷纷各抒己见,争论不休。</p>
过了好一会儿,康熙皇帝才慢慢地开口说道:“朕经过深思熟虑,决定先派遣五万精锐士兵前往青海增援,一定要稳住目前的战局。至于胤禵,先暂时削去他大将军王的职位,将他押送回京,再做最后的决定”</p>
康熙皇帝稍稍停顿了一下,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内的众人,然后继续说道:“传朕旨意,靖国公佟佳氏镇宇的嫡长子佟佳氏宇麟,不必降等,直接继承靖国公爵位。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对靖国公家族的信任和重视。</p>